本土運動品牌國潮“走出去” 真正考驗才剛開始
中國的本土運動品牌,像、361°、都經(jīng)歷了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的跑馬圈地,2011年門店及經(jīng)銷商數(shù)量達到頂峰,到2012年體育產(chǎn)業(yè)泡沫消失宣告跑馬圈地式的粗獷經(jīng)營一去不復返,被迫轉型也就成為解救企業(yè)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它們帶來的新故事,大致有以下2種。
1
“出口轉內銷”
我們常見的這些品牌海外拓展策略步驟是:簽約知名運動員——贊助體育賽事——建立海外分公司。各大賽場成為了運動品牌的頂級秀場,到處都能看到行走的logo。
這種策略還停留在國際化拓展階段,而且巨額的代言費也是一種豪賭。因此近兩年來,國潮“走出去”的浪潮中,通過先去國外做高端線,再帶著既成事實回來做本土市場這種方式,正越來越多的被國產(chǎn)品牌所采用。
例如,李寧在今年攜手陳冠希的個人品牌CLOT共同出現(xiàn)在紐約時裝周,讓時裝周無形中與李寧的品牌形象關系更加緊密,與此同時,在其電商平臺上線發(fā)售的T臺同款產(chǎn)品,也瞬間被一搶而空,這場時尚界的故事講的頗為成功。
同樣注重打造高端產(chǎn)品線的還有的旗下品牌——國際線,其主打產(chǎn)品為專業(yè)跑鞋,運營的邏輯就是先以一個全新的產(chǎn)品線面向海外市場“講故事”,然后以高口碑和高溢價回到國內市場,成為361°的品牌升級擔當。
2
調整品類結構,切入細分市場
國內運動品牌的產(chǎn)品結構單一,鞋服所占的比例高,銷售額合計所占比例均高于95%,盡早布局細分市場搶占先機成為了行業(yè)主旋律。
主要手段還是依靠收購,當然這也是最快速的品牌升級方式,一方面完成對其他品類專業(yè)運動的布局,另一方面則是切入兒童與女性市場。
例如,早在2013年,361°便與北歐著名戶外運動品牌One Way Sport開啟戰(zhàn)略合作關系,進駐專業(yè)戶外體育市場;安踏收購日本運動品牌迪桑特,或將開啟安踏進軍中國滑雪市場的征途,在兒童體育用品市場上同樣先后收購了韓國品牌kolonSport及童裝品牌KingKow;2018年,李寧更是重新將全品類專業(yè)運動裝備店作為了重要布局點。
經(jīng)歷過一個北京奧運周期的繁華,隨著2022年冬奧會周期的臨近,本土運動品牌在滑雪器材、戶外方面將有較大的發(fā)展空間。
總體來看,本土運動品牌在借助自身的全球視野去拓展門店,在搶占市場高地的同時,為解決品牌溢價問題上,選擇了回歸運動體驗本質,強調專業(yè)感和口碑度。
3
結語
當然,本土運動品牌的轉型走的并不是很順利,例如安踏對于FILA的收購,為了凸顯FILA的意大利品牌屬性和中高端定位,安踏在運營上讓它和主品牌處于兩個沒有交集的平行空間,這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,F(xiàn)ILA雖然幫助安踏獲得高端市場份額,但無法幫助“安踏”主品牌獲得升級。
而來自361°的2017年財報顯示,其賦予厚望的國際線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僅1.7%,2018年半年報中,國際線在總營收中占比1.5%,保持得相對穩(wěn)定,但離361°內部達到10%的占比的計劃相距甚遠,任務還是相當艱巨。
而本土運動品牌“走出去”本質上就是一條“曲線救國”的市場路徑,最終還是為了回歸本土市場,這對于全面升級的品牌形象來說,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。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