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年1000億!安踏李寧“賣瘋了
今年上半年,走大眾路線的安踏、李寧們,業(yè)績也是一個比一個好看,A仿佛在消費圈走出了獨立行情。倘若翻開財報,外界能更加清晰地感知到,消費者有多熱衷于購買運動鞋、運動服,尤其今年還是體育大年,巴黎奧運會又添了一把火。8月底,港股上市公司安踏體育交出了2024年上半年的成績單:營收同比增長13.8%至337.35億元,相當于過去這半年,安踏集團靠旗下眾多品牌——安踏、FILA、迪桑特、可隆等,比上年同期多賣了40.9億元。安踏集團營收超越耐克中國,在中國市場拿下第一的位次,是2022年上半年的事,算下來,其已經(jīng)連續(xù)當了三年行業(yè)老大。而2024年上半年,安踏集團與耐克中國之間的營收差距,從上年同期的21.58億元進一步擴大至56.06億元。“2024年上半年,安踏集團營收體量相當于1.2個耐克中國、2.4個李寧集團、2.6個阿迪中國!卑蔡し矫鎸ι习肽耆〉玫某煽兒苁菨M意。不過,安踏沒刻意強調的是,盡管同行們體量不如它,但也都賣出了比以往更多的錢。
綜合算下來,上半年,四大本土體育用品企業(yè)一共創(chuàng)收604.24億元,較上年同期的544.98億元,同比增加了10.87%,遠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.7%的同比增速。如果算上耐克中國、阿迪達斯中國,六家上半年總共創(chuàng)收1017.23億元,較上年同期增加了7.08%。
此外,在渠道方面,四家也都不同程度受益于電商渠道增長。比如安踏,上半年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長25.1%,占總收入的比例從30.8%提升至33.8%。李寧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增加11.37%,占總收入的比例從25.6%升至27.9%。
作為國產運動鞋服的雙巨頭,安踏與李寧是被研究者反復拿來比較的兩個對象。以下我們來主要討論下安踏與李寧這兩家鞋服巨頭的差異,以及它們所面臨的挑戰(zhàn)。
安踏的平臺化與李寧的IP化
和曾經(jīng)的耐克阿迪們一樣,國產運動鞋服品牌們在這些年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同一條河流——搭建自己的品牌全家桶。
安踏和李寧的說法并不同,前者強調「多品牌運營」,后者強調「單品牌運營」,但本質上都是通過品牌裂變與孵化,形成更多的增長曲線,它們的理想也很美好:一來是通過不同品牌切入不同賽道,搶占更多的人群,講述更多的新故事;二是分攤風險,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。
兩大巨頭的不同點在于,發(fā)展至今,安踏更像一個擅長品牌管理的平臺型企業(yè),李寧則更像是一個IP公司。
導致這種分化,很大程度是歷史基因所致。
熟悉安踏與李寧歷史的都知道,李寧并非沒有走過「多品牌運營」之路,只是因為管理問題最后選擇聚焦主品牌,也正是因為聚焦主品牌,讓李寧比安踏更快更好地承接到了「國潮紅利」。
而安踏在轉型時,李寧已名利雙收,只能彎道超車。從百麗手中拿下尚在虧損的FILA時,也是一窮二白,靠著一步步地運營摸索,才逐漸跑通了模式。
另一邊的李寧則在消化「國潮紅利」攤薄后的苦果。
李寧IP化的優(yōu)勢在于能夠力出一孔,極易形成用戶心智。此前李寧主打「技術牌」與「國潮牌」,一雙籃球鞋在二手市場上表現(xiàn)超越耐克。李寧通過主品牌的品牌效應,也培育了LNG、中國李寧、李寧 YOUNG、LI-NING1990等子品牌。
但劣勢在于「船大難掉頭」。李寧單品牌運營的本質依附國潮紅利。因此,李寧IP背后的附加價值在于高端、時尚與潮流,一甩過去國貨的「土氣」,但這一定位也意味著其必然會失去了一部分大眾市場,也很難如安踏一樣可以通過不同的品牌切入不同的消費人群。
安踏李寧東趨西步
品牌運營外,在消費理性的趨勢下,當金融街的精英們開始流行平替風,耐克阿迪們也在直播間玩起降價,安踏李寧們所遇到的另一個時代困境是:如何說服消費者接受自己的定價?
時代不同,賣貨的邏輯自然不同。在國貨紅利的鼎盛期,同等價位下,消費者在國潮面前,自然是用腳投票。但隨著消費趨于理性,疊加耐克阿迪們也紛紛向中國市場低下頭顱,安踏李寧們也因價格被消費者瘋狂吐槽,從2022年第三季度至今,安踏李寧們的核心主線就是通過調整供給,優(yōu)化庫存表現(xiàn)。
事實上,類似的劇本已經(jīng)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上演過一次。
但區(qū)別于上一輪李寧安踏們戰(zhàn)略層的失誤,本輪的調整壓力更小,庫存周期也更短?偨Y來看,李寧和安踏一邊通過折扣、渠道改革、產品布局(功能性+剛需單品)和投入數(shù)字基建等方法來改善庫存表現(xiàn),另一邊也沒忘了自身的戰(zhàn)略布局。
安踏的并購哲學在「人群破圈」上起到了關鍵作用。安踏的并購歷程,也就是卡位不同需求人群的過程,通過「買買買」,安踏比李寧更快地捕捉趨勢,并做出反應。
不同品牌之間走向獨立和分散,這也意味著安踏想要通過更靈活的方式,更精準地抓住人群。
而李寧則走上了一條相反的路線——聚合、統(tǒng)一。
隨著與安踏逐漸拉開身位,李寧也想明白了兩件事:一是國潮紅利真的過去了,「時裝周一件5000元的聯(lián)名帽衫」在一個強調性價比的年代里,根本無法生存。二是李寧過往的優(yōu)勢在體育精神(創(chuàng)始人李寧)、科技基因與對國風設計的理解力,這些長板需要做長。
在這樣的思路下,李寧開始掉轉車頭:一是重新梳理品牌定位,從強調國潮重新聚焦體育功能賽道。其中,中國李寧定位轉變成服務大眾的潮流運動品牌,1990則是定位高品質的時尚高級運動品牌。二是持續(xù)將自身的科技優(yōu)勢植入優(yōu)勢品類,加碼籃球、跑步與健身三大核心專業(yè)運動品類,用大單品策略疊加更飽滿的價格帶,進行破圈。
用球鞋測評博主的話來說:“穩(wěn)定在3開的價格,代理商能掙點錢,消費者也能接收,品牌也能收獲口碑,三方得利,非常的和諧。”反映在李寧的財報中,就是鞋類產品布局占比明顯提高。2021年時,李寧服裝品類營收占比為52%,到了2022年,這一數(shù)字已換成了鞋類產品。安踏走向分散,李寧走向統(tǒng)一,兩大巨頭也同樣面臨著各自眼前的挑戰(zhàn)。安踏的激進與李寧的保守2017年7月21日下午,當美國NBA球星韋德來到位于北京亦莊的李寧公司總部時,細雨之中的李寧總部像一個體育公園。6年之后的9月,另一位NBA頂流球星凱里·歐文落地晉江,參觀安踏總部,在中國球迷的擁簇下,度過了一個印象深刻的中秋節(jié)。從韋德和李寧,到歐文和安踏,2023年,安踏和李寧都有了一個新的關鍵詞——出海。借助球星的IP,名人就是渠道,這是一條被耐克們已驗證過的經(jīng)典老路。安踏與歐文的簽約,某種程度上也印證著其進一步深入美國市場的野心——這是耐克們的主場。安踏李寧們的出海熱也并不是偶然現(xiàn)象,但安踏和李寧呈現(xiàn)出明顯的分化——安踏激進,李寧保守。導致這樣態(tài)度分化的原因是多重的。一是戰(zhàn)略布局不同,安踏很早就劍指全球市場。相較于安踏這位出海新手,李寧早在二十余年前就開啟了國際化探索。在2001年,作為「中國第一運動品牌」的李寧在西班牙開了一家品牌店,但在此后的庫存危機下,李寧停掉了幾乎所有國際市場的贊助活動,回歸中國市場。截至今年6月,李寧國際市場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也僅為2.1%。而寄托于香港為國際化的瞭望所,從李寧的角度來其實是一種保守的策略。一方面,自去年起,李寧先后在尖沙咀、屯門、荃灣、大圍開設了線下零售門店。另一方面,通過對香港市場的探索,李寧嘗試建立一套海外的標準化體系。二是經(jīng)驗也不同。安踏在收購亞瑪芬后,實則通過這家企業(yè)了解了如何運營一個世界級多品牌體育用品公司。除此以外,安踏連續(xù)8年披露ESG實踐和成果,對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關注同樣也是為全球化提前鋪路。在運動鞋服領域,新王與舊王的交替持續(xù)演進,尚未到終局。在一個不確定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討論「確定性」是奢侈的。安踏李寧們唯一能做的,也必須要做的,就是用一切的方法,接住市場的變化。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