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購沖擊下國產體育品牌面臨深度調整
【中國鞋網-行業(yè)新聞】近日,匹克、等企業(yè)先后爆出業(yè)績預降消息,旗下諸多門店紛紛關閉。
專業(yè)人士稱,隨著人工、租金成本上升以及產品同質化,國產體育品牌“跑馬圈地”、數(shù)量取勝的發(fā)展模式已難以為繼。而近日記者的調查結果也無一不顯示,曾經風光一時的國產體育品牌正在江城逐漸“失寵”。
商場里落魄的價格戰(zhàn)
“這件衣服98塊?”師大學生小馮拿起某體育品牌的外套,看著上乘的面料和做工,以為標錯了價格。“只有原價的零頭了,兩折。”售貨員則顯得有些無奈。記者看到,商場的體育品牌區(qū)域里掛滿了促銷廣告,貨架上貨品擠得滿滿的,人氣卻依然不旺。
相信很多消費者已經發(fā)現(xiàn),今年以來,市區(qū)大多體育品牌專賣店的打折力度幾乎是史無前例的,而且打折幾乎成為常態(tài)。而就在距離匹克、李寧等專柜不遠處的戶外運動品牌區(qū)域,則大部分產品只能打九折,過季款式也只有最低7折左右的折扣。而標價普遍超過千元的沖鋒衣和登山鞋據(jù)了解是“賣得非常好”。
與此同時,對品牌店而言,百貨商場是典型的“勢利眼”。昨天,新百大廈一家體育品牌負責人抱怨說,“以前好賣的時候,商場哄著他們進場,位置可以挑,面積大小也可以談。如今市場低迷,商場開始不管不問甚至排擠我們。”
記者走訪了解到,近年來,隨著國產體育品牌在消費者面前的“失寵”,蕪湖各大商場在調整品牌時,開始不約而同地拿它們“開刀”。比如華億國際購物中心調整了部分體育品牌,更換為戶外品牌;新百大廈及部分商場內則逐步縮小體育品牌的經營面積……
可以說,逐步縮小或撤除運動品牌,正成為蕪湖商場品牌調整的一個新趨勢。
問題或出在批發(fā)模式上
短短幾年時間,國產體育品牌經歷了一個“爆炸式”的擴張過程。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中國體育品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擴張契機。在此過程中,許多體育品牌在二、三線城市大量開設門店。2009年,李寧品牌的收入甚至超過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,躍居中國市場第二名。
袁琪是中山路步行街一家體育品牌的銷售人員,從業(yè)多年,“以前打烊后,都是別人很羨慕地問我們,賣了多少;現(xiàn)在是我們問別人。”袁琪有點失落,近年來,運動品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下降了不少,銷售額也跟著下滑,與之掛鉤的收入自然也不如以前。
記者從今年李寧、匹克、安踏、特步、361度、動向六大體育服裝品牌發(fā)布的半年報上查閱到,今年上半年,六大品牌的總庫存達37.21億元,與去年底36.99億元的總庫存相比,只增不減。六大品牌中,雖然361度、動向的庫存有所下降,但匹克的庫存量仍不斷上漲,與去年底相比,上半年庫存已經漲至5.29億元,漲幅25.65%。
對此,有經銷商認為,國內服裝行業(yè)普遍采用產品批發(fā)模式,該模式會導致發(fā)展過快、渠道庫存過高、成本上漲。華億國際購物中心運動活力館的有關負責人透露,目前國內服裝企業(yè)在銷售渠道中依然普遍運用“品牌商—批發(fā)商(代理商)—零售商”的批發(fā)分銷模式,這種模式對市場供需反應遲緩且不準確,常會造成代理商訂購較多商品以備斷貨,品牌商也儲備較多的商品以備補貨,形成需求被放大的“假象”。該負責人說,過去市場處于高速增長期,這個問題并不明顯,但當行業(yè)寒冬來臨,庫存壓力就會一下子變得十分尖銳,而且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。
“瓶頸期”已然來臨
批發(fā)模式的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。不過在企業(yè)管理者看來,當前國產體育品牌遭遇到行業(yè)性的困局,壓力主要還是來自于市場,即受同質化競爭、消費群轉型和網購沖擊的影響。
體育品牌企業(yè)不僅面臨同行業(yè)的同質化競爭壓力,同時受到休閑服飾的市場擠壓。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(yè)人士稱,隨著經濟的發(fā)展和消費者心態(tài)改變,戶外休閑、商務休閑,包括快時尚的興起,直接抵消的就是體育品牌,它們之間,相對重疊的客群較多,而前者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更強。
此外,門店銷售壓力過大的一個重要原因來自于網購群體的急速增長,實體店逐漸淪為“試衣間”。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多數(shù)品牌還是選擇了無節(jié)制的擴張。”上述匿名人士指出,對于運動品牌來說,一般單店數(shù)量增加至6000至7000家時就將遭遇“瓶頸”,對于過度追求門店規(guī)模的廠商而言,后續(xù)擴張必然乏力。對于本土的體育品牌來說,“瓶頸期”已經來臨。
行業(yè)面臨深度調整
遭遇行業(yè)發(fā)展天花板,體育品牌該如何突圍?我市資深市場營銷學學者楊凱昨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“收縮的方式,是應對目前狀況的有效手段,能幫助這些企業(yè)保存實力,去尋求下一片藍海。”他說,行業(yè)突圍的關鍵在于找準品牌定位,“品牌吸引力是目前中外服裝品牌最明顯的差距”,要提升品牌的差異性、專業(yè)屬性和功能性,深耕渠道,做足消費者體驗和溝通,同時,隨著網絡和新媒體的迅速發(fā)展,體育品牌也應注重對電子商務的有效利用,多渠道整合經營。
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,一些國產體育品牌已經開始向西部等二三線市場 “滲透”。但楊凱指出,渠道下沉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。在他看來,只要門店數(shù)量一直增長,品牌商終究要面對店租、人力成本、材料成本帶來的問題,對于已經遭遇多方“夾擊”的本土品牌來說,提升單店的盈利能力才是根本的解決措施。
楊凱認為,不管是宣傳營銷還是管理,國產品牌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,隨著上情下達,蕪湖體育品牌可能很快迎來一次深度調整。(中國鞋網-最權威最專業(yè)的鞋業(yè)資訊中心)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