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析中國鞋業(yè)轉型為何是場國際馬拉松
【-行業(yè)新聞】據(jù)統(tǒng)計,從加入世貿組織到2010年底,我國共遭受國外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692起,涉案金額達389.8億美元。其中反傾銷510起,反補貼43起,保障措施106起,特保措施33起。我國已連續(xù)16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,連續(xù)5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最多的國家。據(jù)悉,這與中國出口產品結構中以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(yè)產品為主有密切關系。
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局長周曉燕說,今后,貿易摩擦對象將更多地集中在高科技含量的、高附加值的產品上,不像過去更多集中在低附加值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上。
“產業(yè)轉移的步伐一旦邁出去,就回不來了。”中國皮革協(xié)會主任衛(wèi)亞非說。
制鞋產業(yè)的全球轉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意大利是世界鞋業(yè)中心。70年代的代工路線圖由日本、韓國開始,80年代轉移至中國臺灣,90年代初則來到中國大陸。
老牌的如西班牙、意大利,由于本國人工成本高昂,在當?shù)刂饕獜氖赂郊又蹈叩脑O計與銷售。目前,中國每年生產各種鞋100多億雙,占世界制鞋總量的70%,成為全球最大的。
今年前10月中國鞋類出口346億美元,出口價格始終不高。在整個產業(yè)鏈中,優(yōu)質原料、核心技術、研發(fā)設計及市場營銷主要依靠外國。
衛(wèi)亞非坦陳,中國制鞋業(yè)跟意大利的差距有10年,真正高端的市場我們還進入不了。“有的老板去了歐州就在人家櫥窗前猛拍,回來可以把鞋子外表做的看上去差不多,但內在差得很遠。”
在奧康國際貿易中心,記者也了解到許多細節(jié)上的差異。比如國內市場上的很多皮鞋內里是合成革的,而出口歐盟的鞋子連內里都得是真皮環(huán)保的;鞋料方面,意大利的好,要進口;生產過程中,膠水、處理劑、干燥劑都要進口,還要防過敏。此外,出口歐盟的產品每一批次都要求試穿,吊牌、貼標上下兩毫米都有要求。
更不可忽略的是,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鞋主要以貼牌加工為主,幾乎沒有被歐盟市場認可的自有品牌。
“十年差距”就在這一點一滴之間累積。要追上對手不可能憑“短平快”,中國鞋企還是要調整好心態(tài)和節(jié)奏,做好跑一場“國際馬拉松”的準備。(-最專業(yè)最權威的鞋業(yè)資訊中心)
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