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資中低檔鞋企 料年中脫困
身在珠三角的港企老板,對眼前的企業(yè)情況最清楚。他們表示,相當部分企業(yè)沒有訂單或只有一些1至2個月的短期訂單,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(tài),即使轉型也不能馬上解決問題;但也有部分鞋業(yè)企業(yè)預計,到年中情況會改善,尤其是一些生產中低檔產品的企業(yè)可望走出困境。
東莞港企受沖擊最嚴重
香港中華總商會理事、新興集團主席何廣健表示,珠三角特別是東莞受到金融危機沖擊較為嚴重,一些港企的海外訂單較前下降20%至30%,有的高達50%,而不少港企年產值也從以前的1,000萬元下滑至當前的200萬至500萬元。一些港資企業(yè)老板逃匿,其公司并未注銷,實際上停產、半停產的港企應超過3,200家。這些停產和半停產的企業(yè)主要集中依賴出口的服裝、電子和制鞋等領域。
香港中華廠商聯(lián)合會董事郭振華,在深圳和惠州開設金屬化工工廠。他說,由于港企的產品絕大多數(shù)對外出口,嚴重倚賴歐美市場,日益深化的歐美金融危機對港企沖擊很大,當前許多港企訂單多是短期的,只有1至2個月,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(tài)。他表示,珠三角有6萬多家港企,當前有50%港企已取消加班,并將雙班改為單班。
匯控暴跌拖累港企老板
為了求存,他表示,這些停產和半停產的港企當前一方面接海外訂單,另一方面正積極拓展內銷市場。但全球金融危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,進一步影響企業(yè)訂單,加上近日匯控股價持續(xù)大跌,不少香港老板在這方面亦受創(chuàng),資金緊張,令港企的困境加劇,而拓展內銷市場也是一個時間較長的過程。他擔憂未來會有更多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的港企倒閉。
香港鞋業(yè)總會會長梁日昌說,港資鞋業(yè)停產或半停產數(shù)量至上月初仍有40%以上。不過,情況正在慢慢好轉,3月底以后訂單應該會慢慢增加,到4月份鞋企會全面開工,出口訂單足以養(yǎng)活員工。他預計,到6月份鞋業(yè)生產就會比較正常,雖然訂單不至于需要加班趕貨,但應該不會有停產之憂,當然“要想返回到以前大量的訂單狀態(tài)就幾乎是不可能的”。
港資鞋企日子相對好過
亞洲鞋業(yè)協(xié)會秘書長李鵬則表示,由于協(xié)會未做調查,故不清楚港資鞋企的停產或半停產比例。不過,他認為,與同行比較,港資鞋企日子相對好過,“我所知道的都還可以”。受沖擊最大的是特大型企業(yè)和小加工廠,特大型企業(yè)往往是做歐美訂單,所以處境很麻煩,小加工廠則直接倒閉,但港資鞋企正好處于兩者之間;而且,港資鞋企要么做的是帆船鞋等沖擊很小的特殊產品;要么是做中低檔的產品,作為大眾消費品的中低檔產品所受沖擊相對要小點。同時,當前出臺的扶持政策、招工容易、人力成本低等因素反而成了企業(yè)生存的優(yōu)勢。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