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

手機站

微博 |

我的商務中心

中鞋網,國內垂直鞋類B2B優(yōu)秀門戶網站 - 中鞋網 客服經理 | 陳經理 鐘經理
你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HR事務管理 > 現代企業(yè),你能容忍員工犯錯誤嗎?

現代企業(yè),你能容忍員工犯錯誤嗎?

2005-07-04 17:14:01 來源:東方早報 中國鞋網 http://xibolg.cn/
“我瘋了才會鼓勵員工犯錯誤!———這是根本用不著考慮就能回答你的問題! 電話的另一端,這位擁有一家制造型工廠和近三百名雇員的中年企業(yè)家,似乎有點驚詫于我為什么會向他提出如此低幼的問題。面對“你會不會鼓勵員工犯錯誤”的詢問,他不假思索就作出了斷然否定的回答。在這位老板看來,發(fā)生在雇員中的工作差錯,猶洪水猛獸,對之撲殺惟恐不及,遑論鼓勵和容忍了。在談話的間隙,可能正好有秘書或下屬送錯了文件,電話里頓時傳來了他的大聲痛斥聲:“你怎么辦事的!不會看清楚了再拿來?” 這是一家成立已4年的中小型企業(yè),目前正遭遇發(fā)展的“瓶頸”:起家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行將終結,而苦無新品出來“接棒”;公司上下看上去一片忙碌景象,卻很少有誰會做得比別人更出色。因為平時經常有聯系,該老板曾數度問計于我。我想,現在我或許已經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了。 一家容不得雇員出半點差錯的企業(yè),不客氣地說,能活上4年,都已經算是奇跡啦。 救火,還是逃離現場? 從骨子里,我們就非理性地拒絕過失。 小時候經常接受這種教育:“要乖乖地聽話,千萬不可犯錯誤。”又或者:“一旦失敗,不僅將領受重罰,而且從此別人對你再無好印象!钡鹊。今天回想起來,這種思考模式除了有助于“乖寶寶”的培養(yǎng),同時也讓我們不切實際地渴望成為“古之完人”。及長,參加了工作,又開始輪到單位來對我們施行教化職責:“誰若犯錯,咱有十八般武器伺候著”!笆税阄淦鳌闭,廠紀廠規(guī)上寫得明白,乃警告、嚴重警告、記過、記大過、降級、撤職、留用察看、開除……等處罰形式也。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,過失就變成一件丟臉的事,更是一段沒有回報的經歷。失敗引發(fā)的風險,可能比失敗本身的風險還要大上一百倍。因為你失敗一次,哪怕造成的損失很小,但也許就是這一個小小的失敗,會讓失敗者失去名譽和信任,從此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;蛟S我已言過其實,但有一點你不會不承認:辦事成功率高的員工,往往更容易受到管理人員的偏袒和愛護;而那些有失敗、過失記錄的員工,多少會在經理人員心中留有一些偏見。 于是,你不難理解許多曾經野心勃勃的青年,何以漸漸變成圓滑世故的職場老人?無數原本一身活力的新人,何以慢慢成為創(chuàng)新思想最堅定的反對者和抵制者?由此,你可以想象在中國的大多數企業(yè)里,哪種類型的員工數量最多———他們安于現狀、按部就班、謹小慎微、循規(guī)蹈矩;他們信奉“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”的職場生存法則;他們沒犯什么錯誤,也沒什么功績;他們對一切都照抄照搬,不愿尋求創(chuàng)新……而缺乏創(chuàng)新思想,特別對營銷、研發(fā)類企業(yè)來說,那可是足以致命的。 有怎樣的企業(yè)培養(yǎng)怎樣的員工,有怎樣的激勵制度引導怎樣的行為規(guī)則。一位曾供職于中國某標桿企業(yè)的員工,自曝管理內幕,他舉了這樣一個形象的例子:如果某一個地方失火了,假如員工確實是為集體利益著想的,他就應當首先設法把火撲滅才對;然而,其服務的企業(yè)內現在卻形成了這樣一個局面———失火后,員工不是去考慮如何滅火,而是首先想到在起火案中他有沒有責任,以及如何可以回避責任。進而甚至還擔心如果他前去救火,是不是會被人懷疑就是失火的責任人。因此,如果失火現場不是他的崗位,他就會盡快離開現場,防止牽連到自己。 這是一家同樣為我所尊敬的企業(yè),我不便妄評它出現該員工所指“表面上的責任人往往不一定是真正的責任人,結果反而養(yǎng)成了人人都怕當責任人,人人都在想法推卸責任”局面的原因,是否同該企業(yè)自身的凝聚力及對雇員過失的態(tài)度和處理方式有關。但從這事上,我想表明的一個觀點是,比錯誤本身更可怕和更能導致惡果的,是員工犯了錯誤,卻竭力加以掩蓋或試圖推卸責任。 為什么受罰的人總是我? 錯誤真是不可饒恕的嗎? 有條消息讓我備受刺激:法國一家汽車制造公司的老板,在對眾多應聘者進行面試時,只問了同一個問題:以往的工作中你犯過多少次錯誤?在獲悉大多數應聘者都是一貫正確時,他卻把這項工作交給了一個犯過多次錯誤的“倒霉蛋”,理由是———“我不要20年沒有犯過錯誤的人。我需要的人才,是他犯過無數次錯誤,但每次都能及時吸取教訓、立即改正! 更讓我無限悵惘的是,這種怪事似乎并非法國獨有,在上述消息披露之后及時跟進的一條外電稱:美國企業(yè)也很注重職員在過去工作中犯錯誤的經歷,不但優(yōu)先錄用那些曾經有過犯錯誤經歷的新人,而且,還經常鼓勵職員在工作中犯錯誤;一些長壽公司,如荷蘭飛利浦、德國西門子,他們在員工中極力提倡敢于失敗的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,對員工充分授權。還有一些企業(yè),提出了更為決絕的用人原則:如果經營管理人員在1年內不犯“合理的錯誤”,將要卷鋪蓋走人。 并非我們的這些國外企業(yè)家同行們腦子“進水”,搞得黑白不分、是非不辨,而是因為,在他們看來:只有無所事事才不會犯錯誤,反過來說,也只有勤力做事才有可能犯錯誤,重要的是知錯而能改、及時總結經驗。我倒是覺得,這些觀點同“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”的中國古訓一樣無比正確。你想,如果身處在一家容不得員工犯錯誤或失敗的企業(yè),那么,大家干脆齊心合力只管做循規(guī)蹈矩、唯唯諾諾的“機械人”好了,誰還肯冒著風險去開拓創(chuàng)新、積極進取呀? 一老友近日在遭其單位領導一頓猛剋后,打電話向我倒苦水。他說前年與他同時期進入企業(yè)的一個家伙,能力明顯不如他,為此部門領導就以“能者多勞”為由,讓我的那位老友承擔了更多和更難的工作。問題是,在工作這件事上,絕對是遵循“多做多錯、少做少錯、不做不錯”的辯證法則———該老友手上活兒越多越難,犯錯誤的機會就越大,為此他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叫到經理辦公室,然后黑著臉出來。僅在本月,該朋友就因在一項任務的細節(jié)問題上出現紕漏,被罰沒一大筆錢,而且新添了一次警告處分。 令老友感覺很不爽的是:由于他的同事總是只分配到簡單任務,且可以經常得到來自于他的指導,因此犯錯的機會就小得多,在獎懲記錄上至今“身家清白”。我聽后發(fā)問道:你的工作長期比別人干得更多、更累,還飽受窩囊氣,是不是收入也相對高一些呀?回答說是沒有,在他們部門,干多干少一個樣;相反卻是因為他常被罰錢,所以薪水還經常短別人一大截。朋友有一件窩心事,比“為什么受罰的那個人總是我”這個懸案更讓他備感困惑,就是那位業(yè)績平庸的同事,最近還有望得到公司的擢拔。 讓同一崗位的兩名員工,一個成天忙得上躥下跳、一個閑得整日無所事事,說明企業(yè)既不善合理用人也不懂統(tǒng)籌資源;沒有在報酬和待遇上將兩者拉開距離,說明企業(yè)賞罰不明、罔顧員工感受和積極性的調動;在考察2年后仍決定提拔“辦事穩(wěn)妥、不犯錯誤”的庸才,說明企業(yè)思想嚴重僵化,喪失了創(chuàng)業(yè)激情和發(fā)展的希望。所以,我給老友的建議是———在這間公司倒閉之前,趕緊炒了它的“魷魚”! 在一家沒有前途的公司里,有必要再苦苦戀戰(zhàn)嗎? 給過失者一個翻盤的機會 不以“一事之成敗論英雄”,這是對員工的莫大激勵。 絕對真實的故事:一個21歲的青年,在踏入營銷界后,他生平拉到的第一筆訂單,就被人家騙走了十幾萬。畢竟是太過年輕,當時的他入道不深,又兼貪功心切,一心為做成那單生意,遂違反公司款到發(fā)貨的操作流程,沖著國營商場這張“金字招牌”,就先將貨物押送到對方倉庫里。哪知客戶早已設局等他“入套”,因時已中午,就說吃過飯就付錢。結果僅僅是在小飯鋪里吃了一頓飯工夫,貨物就已全部卸入倉庫,連鑰匙都鎖上啦?蛻艄首鳛殡y狀,說是禮拜六會計正好休息,等下周一上班后給你錢吧。 接下來發(fā)生的事,你都可以想象得到:第二天,該青年再跑去倉庫一看,里面已全空啦;商場也不認賬,說是那個物資經理卷貨潛逃之舉,純屬個人行為,他們概不負責。后來通過訴諸警方,才得以從商場拿到一批不值錢的雜貨陳品,但至少還有十幾萬元錢就再也追不回來了。十幾萬元是什么概念?相當于該青年所在企業(yè)當時年利潤額的近1/3強!而他本人那個時候的月工資,是100多元! 換作你是那家企業(yè)的老板,你該怎樣處理這樣一個犯下彌天大錯、幾乎要把企業(yè)拖入滅亡境地的員工?據說,在該青年向老板報告受騙情況后,后者既沒有祭出“十八般武器”,也沒有將青年逐出企業(yè),甚至都沒有罵他。有必要交代的是:13年后的今天,這家寬以待人的企業(yè),已經發(fā)展成為中國企業(yè)500強之一;而當年那位闖下大禍的青年,也已一路成長為該企業(yè)下屬某事業(yè)部的營銷老總,如今是家電界有名的“少帥”和2004年度中國最成功的營銷操盤手之一。對員工來說,管理者在其失敗時向他伸出的一只手,比在他成功時你用兩只手拍出的掌聲,更容易讓他感動。我們也常說,年輕人有失敗的資本,年輕人的失敗可以讓他們走向成熟,年輕人應該犯年輕人應該犯的錯誤。問題是,當年輕人犯下大錯誤時,有幾家企業(yè),能像上述案例中的老板那樣,肯以寬容之心原諒員工的過失,并繼續(xù)給予機會呢?可以這么說,90%以上的中國企業(yè)只是激勵成功,而不是鼓勵創(chuàng)新和失敗。這種傳統(tǒng)的思維模式,其實恰恰制約了員工想像力和創(chuàng)造力的發(fā)揮,最終不利于企業(yè)的生存和發(fā)展。 必須聲明,我在這里積極鼓吹“員工應該犯合理錯誤”之說,并無為企業(yè)中的“自由主義”和“無政府主義”提供軍火之意,更不是想要顛覆企業(yè)的各項懲處制度。相反,我個人認為,員工在工作中出現過失后,企業(yè)當罰則罰,最忌拖泥帶水;但同時我主張,企業(yè)也須支持和諒解“合理的錯誤”:一方面要對那些沒有犯錯誤、但也沒有業(yè)績的員工敲起警鐘,另一方面,更應避免或減少將有錯誤、有缺點的開拓型人才打入另冊。 何謂“不合理”的錯誤?一是違法,二是違背職業(yè)道德。如果有人敢在以上兩方面“越雷池一步”,那就斷不能容忍和姑息。 斷了二次犯錯的“活路” 憑良心說,現在的企業(yè)實在比過去難做得多,為確保組織穩(wěn)定和有活力,一方面要糾正錯誤,另一方面還要鼓勵錯誤。其間分寸如何拿捏? 有一個人力資源專家就此向我發(fā)表了一些看法。他說,員工出了問題,作為主管首先應冷靜檢討一下自己,如果完全是因為員工自己的疏忽,應與員工單獨會面,冷靜地分析整件事情,告訴他錯在什么地方,快速作出合理的處理決定,然后再與員工一起研究犯錯的前因后果,并鼓勵員工以后多多與你磋商。最后重申你的宗旨、團隊的目標,告訴他:“你犯過的錯誤,都屬于你的工作成績,但是你要記住,犯一種錯誤的機會只有一次。” 專家說得很對。一個人犯第一次錯誤叫不知道,第二次叫愚蠢,第三次叫故意。想在企業(yè)里混,不要以不小心作為犯錯誤的借口,更不能故意去犯錯誤。如果員工能對他的上司說:“您放心,這是我第一次犯這個錯誤,也是最后一次。”員工敢講這種話,是非常不簡單的,但優(yōu)秀的職場人士必須要培養(yǎng)這種勇氣和素質。 最近拜訪一家企業(yè),看到其在每個辦公室的醒目位置,均掛著一本“錯誤登記簿”。聽介紹說,該企業(yè)鼓勵員工將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發(fā)生的能力、態(tài)度類錯誤之經過及后果隨時登記下來,目的是:一則可以給當事人提個醒,以便從中吸取教訓;二則也讓其他同事和新人知道已有前車之鑒,避免在同樣的問題上犯錯誤。 我很納悶:你以為員工都是傻瓜呀———誰肯將自己的“辮子”交出去讓別人揪在手里?細詰之,始悉該企業(yè)很有辦法,它規(guī)定了兩條:一是主動作登記的統(tǒng)統(tǒng)既往不咎,免于處罰;二是誰若隱瞞錯誤而終被發(fā)現,加倍處罰。結果員工們就紛紛卸下思想包袱,使“錯誤登記簿”幾乎成為《中國企業(yè)員工日常錯誤案例大全》,作為反面教材讀來,確實可起到“縱不懲前必能毖后”的最佳效果。 在聽了我的上述推廣后,其他企業(yè)或許也有興趣試一仿效。在此我想作出提醒的是:你若對員工言明在先,“主動登記者免于責罰”,那就一定要說到做到。假如打著“坦白從寬”的旗幟,實則施行的是“誘敵深入”之計———在員工乖乖吐露錯誤事實后,卻來個秋后算賬,其居心就王八蛋矣。(馮洪江)

在線咨詢

姓名
電話
留言

快捷留言

  •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?
  •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。
  • 留下郵箱,請將資料發(fā)給我謝謝!
  • 我對加盟有興趣,請迅速聯系我!
  •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,請與我聯系!
  •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!
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。如發(fā)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,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,謝謝!也歡迎各企業(yè)投稿,投稿請Email至:8888888888@qq.com
我要評論:(已有0條評論,共0人參與)
你好,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!!! 登錄 注冊 匿名
  • 驗證碼:
推薦新聞
熱門鞋業(yè)專區(qū)
品牌要聞
品牌推薦
熱度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