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鞋與板凳
不用說,很多人都知道草鞋;而草鞋是在板凳上做出來的,一般人就不一定知道了。
在我的老家,農(nóng)村用的凳子絕大多數(shù)都是木制的,少量用竹子做的一般稱為椅子。這木制的板凳有長的有短的,短的一般僅夠一個人坐,長的可容二三人坐。在長板凳中,有一種除了坐之外,還可以在上面打草鞋的凳子,那比一般坐的板凳要寬,看起來像山羊一樣有兩個“角”的,就是我所要說的草鞋凳了。
一般的草鞋凳接近兩米長,在凳腳的一頭,豎起兩根木條,呈“八”字形,在離木條頂端寸許處,鋸個刻,打草鞋的時候,做鞋人把一根一尺多長的已經(jīng)磨得光滑了的小圓木棒橫卡在“八”字形的豎條上,在圓木棒的兩邊套上繩子,另一端系在人腹前的一段弧形圓木上,圓木兩端嵌有扣子,用皮帶或是繩子繞在人身上,扣上,帶緊,就可以作業(yè)了。
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,農(nóng)村里面的人絕大多數(shù)都還穿草鞋。草鞋有兩種樣式,夏天穿的叫“偏耳子”,跟一種前面彎曲如象鼻的涼鞋差不多,除了四周有幾根穿起來不至于使鞋掉了的“耳子”之外,沒有多余的東西,主要是穿起來涼快;冬天穿的叫“滿耳子”,顧名思義就是四周都是密密實實的“耳子”,不像“偏耳子”四面透風(fēng),自然要暖和一些。
打草鞋用的材料一般是竹麻,有用稻草的,但極少,也可以把竹麻和稻草間雜起用,以節(jié)省材料。冬天來臨,竹筍長到了幾米高但還沒有長葉的時候,大人們就把它砍下來,選取老嫩適中的一段用來“扯竹麻”。先放在火上烤一段時間,看看可以了,用鐵鉗夾住烤好的一端,用力,如剝皮一般把嫩竹表面的一綹斜撕下來,就成了柔韌的竹麻。扯完一節(jié),又烤另一節(jié),直到打草鞋的竹麻夠了,才一起把它放在火炕上熏著,等干燥了,作來年打草鞋之用。
竹麻要變成草鞋,之前要把竹麻搓成繩,就如織布之前要把棉花紡成線一樣。邊搓邊在兩股繩子之間交錯纏繞、勒緊,鞋底就成了。腳有寬窄,兩股繩子之間的距離可隨時變化來適應(yīng)。如是“偏耳子”,那就在適當(dāng)?shù)牡胤郊由蟽扇Q起的帶圓環(huán)的繩子。如是“滿耳子”,則就是在草鞋的四周都加滿這種“耳子”,幾乎是密不透風(fēng)了,這樣保暖一些。滿耳子下面還要釘上“鞋爪子”,一雙草鞋要4個,掌上有釘,用于防滑,到了冬天,伴隨著腳下咯吱咯吱的聲音,山路上都被釘出了密密麻麻的小洞,這就是“滿耳子”的杰作。
在我懂事的時候,也就是上世紀70年代初期吧,我所見的大多數(shù)的村里人都是穿這類草鞋的,春夏秋冬,不管寒暑。尤其在冬天的時候,一大早起來,我就見大人們在火炕前忙碌,先是在滿耳子里面墊上許多的苞谷葉,再在腳上裹上麻布片,經(jīng)年累月,麻布片又臟又破,農(nóng)村里面從此多了一俗語叫做“懶婆娘的裹腳,又長又臭。”一天下來,草鞋多半被打濕了,扔掉苞谷葉,把草鞋掛在火炕上面熏著,像一塊塊的臘肉。
那時候的生活是艱難的,能有一雙膠鞋就已經(jīng)是奢侈。但小孩們不喜歡穿草鞋,大人們也還是努力滿足孩子們的愿望,買上一雙解放鞋和一個帆布包,孩子們就可以高高興興上學(xué)去。記得我惟一一次穿“滿耳子”,寒冬臘月,沒有襪子,光著腳穿在里面,冷不說,也實在不好意思,過后就再也沒有穿過了。
草鞋凳對于我有著特殊的用途。集體生產(chǎn)的時候,大人們收工回來一般都已經(jīng)天黑了,回來后還要先喂豬,然后才煮飯。傍晚時分,跑累了一天的我就躺在草鞋凳上,把脖子卡在那兩個“角”之間,穩(wěn)穩(wěn)地睡下了,有時是飯后在上面睡,朦朧中,60多歲的爺爺抱著已近10歲的我,艱難地翻過門檻,把我放到床上,而我仍然假裝睡著了。
畢業(yè)出來工作了,回到家,草鞋凳還在。1995年父親去世后,已是80多歲的爺爺還常在上面坐著,只是因為父親的去世,白發(fā)人送黑發(fā)人,爺爺一天天佝僂枯槁。直到爺爺也去世后的不知哪一年,忽然之間我才發(fā)現(xiàn)草鞋凳不見了。家里修了樓房,想必是沒了草鞋凳擺放的地方,或者是沒有人再穿草鞋了,草鞋凳沒了用途,弟弟把它扔掉了,是否當(dāng)柴燒了也未可知。然而,我仍然想念著草鞋,以及在草鞋凳上打草鞋時那響亮的聲音。
在我的老家,農(nóng)村用的凳子絕大多數(shù)都是木制的,少量用竹子做的一般稱為椅子。這木制的板凳有長的有短的,短的一般僅夠一個人坐,長的可容二三人坐。在長板凳中,有一種除了坐之外,還可以在上面打草鞋的凳子,那比一般坐的板凳要寬,看起來像山羊一樣有兩個“角”的,就是我所要說的草鞋凳了。
一般的草鞋凳接近兩米長,在凳腳的一頭,豎起兩根木條,呈“八”字形,在離木條頂端寸許處,鋸個刻,打草鞋的時候,做鞋人把一根一尺多長的已經(jīng)磨得光滑了的小圓木棒橫卡在“八”字形的豎條上,在圓木棒的兩邊套上繩子,另一端系在人腹前的一段弧形圓木上,圓木兩端嵌有扣子,用皮帶或是繩子繞在人身上,扣上,帶緊,就可以作業(yè)了。
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,農(nóng)村里面的人絕大多數(shù)都還穿草鞋。草鞋有兩種樣式,夏天穿的叫“偏耳子”,跟一種前面彎曲如象鼻的涼鞋差不多,除了四周有幾根穿起來不至于使鞋掉了的“耳子”之外,沒有多余的東西,主要是穿起來涼快;冬天穿的叫“滿耳子”,顧名思義就是四周都是密密實實的“耳子”,不像“偏耳子”四面透風(fēng),自然要暖和一些。
打草鞋用的材料一般是竹麻,有用稻草的,但極少,也可以把竹麻和稻草間雜起用,以節(jié)省材料。冬天來臨,竹筍長到了幾米高但還沒有長葉的時候,大人們就把它砍下來,選取老嫩適中的一段用來“扯竹麻”。先放在火上烤一段時間,看看可以了,用鐵鉗夾住烤好的一端,用力,如剝皮一般把嫩竹表面的一綹斜撕下來,就成了柔韌的竹麻。扯完一節(jié),又烤另一節(jié),直到打草鞋的竹麻夠了,才一起把它放在火炕上熏著,等干燥了,作來年打草鞋之用。
竹麻要變成草鞋,之前要把竹麻搓成繩,就如織布之前要把棉花紡成線一樣。邊搓邊在兩股繩子之間交錯纏繞、勒緊,鞋底就成了。腳有寬窄,兩股繩子之間的距離可隨時變化來適應(yīng)。如是“偏耳子”,那就在適當(dāng)?shù)牡胤郊由蟽扇Q起的帶圓環(huán)的繩子。如是“滿耳子”,則就是在草鞋的四周都加滿這種“耳子”,幾乎是密不透風(fēng)了,這樣保暖一些。滿耳子下面還要釘上“鞋爪子”,一雙草鞋要4個,掌上有釘,用于防滑,到了冬天,伴隨著腳下咯吱咯吱的聲音,山路上都被釘出了密密麻麻的小洞,這就是“滿耳子”的杰作。
在我懂事的時候,也就是上世紀70年代初期吧,我所見的大多數(shù)的村里人都是穿這類草鞋的,春夏秋冬,不管寒暑。尤其在冬天的時候,一大早起來,我就見大人們在火炕前忙碌,先是在滿耳子里面墊上許多的苞谷葉,再在腳上裹上麻布片,經(jīng)年累月,麻布片又臟又破,農(nóng)村里面從此多了一俗語叫做“懶婆娘的裹腳,又長又臭。”一天下來,草鞋多半被打濕了,扔掉苞谷葉,把草鞋掛在火炕上面熏著,像一塊塊的臘肉。
那時候的生活是艱難的,能有一雙膠鞋就已經(jīng)是奢侈。但小孩們不喜歡穿草鞋,大人們也還是努力滿足孩子們的愿望,買上一雙解放鞋和一個帆布包,孩子們就可以高高興興上學(xué)去。記得我惟一一次穿“滿耳子”,寒冬臘月,沒有襪子,光著腳穿在里面,冷不說,也實在不好意思,過后就再也沒有穿過了。
草鞋凳對于我有著特殊的用途。集體生產(chǎn)的時候,大人們收工回來一般都已經(jīng)天黑了,回來后還要先喂豬,然后才煮飯。傍晚時分,跑累了一天的我就躺在草鞋凳上,把脖子卡在那兩個“角”之間,穩(wěn)穩(wěn)地睡下了,有時是飯后在上面睡,朦朧中,60多歲的爺爺抱著已近10歲的我,艱難地翻過門檻,把我放到床上,而我仍然假裝睡著了。
畢業(yè)出來工作了,回到家,草鞋凳還在。1995年父親去世后,已是80多歲的爺爺還常在上面坐著,只是因為父親的去世,白發(fā)人送黑發(fā)人,爺爺一天天佝僂枯槁。直到爺爺也去世后的不知哪一年,忽然之間我才發(fā)現(xiàn)草鞋凳不見了。家里修了樓房,想必是沒了草鞋凳擺放的地方,或者是沒有人再穿草鞋了,草鞋凳沒了用途,弟弟把它扔掉了,是否當(dāng)柴燒了也未可知。然而,我仍然想念著草鞋,以及在草鞋凳上打草鞋時那響亮的聲音。
中國鞋網(wǎng)倡導(dǎo)尊重與保護知識產(chǎn)權(quán)。如發(fā)現(xiàn)本站文章存在版權(quán)問題,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(lián)系,謝謝!也歡迎各企業(yè)投稿,投稿請Email至:8888888888@qq.com
- 上一篇:雅致足上散文
- 下一篇:心理測試:你感覺哪雙高跟鞋最適合你,測出你在男人心中值多少錢
我要評論:(已有0條評論,共0人參與)
你好,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!!!
登錄
注冊
匿名
推薦新聞
熱門鞋業(yè)專區(qū)
品牌要聞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
品牌推薦
熱度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