倫敦的V&A鞋履展:“蜈蚣精”當?shù)?/h1>
2015-06-23 14:06:07 來源:中國鞋網(wǎng)/界面 中國鞋網(wǎng) http://xibolg.cn/
【中國鞋網(wǎng)-滾動快訊】鞋履可以說是最忠實的配件之一——哪怕你胖了幾公斤也仍舊可以穿。但對于戀鞋狂,即俗稱的“蜈蚣精”而言,它最大的缺點恐怕就在于每次只能穿一雙。最近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(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,以下簡稱 V&A)正在舉辦一場和鞋子有關的展覽,“鞋履:快樂與痛苦的交織!
與博物館另一頭的Alexander McQueen回顧展相比,鞋履展從排隊等候的人氣而言毫不遜色,現(xiàn)場購票只能買到1小時后的參觀場次,即便進入后也幾乎只能以每分鐘一小步的速度向前挪動。如果你腳蹬高跟鞋入場,那恭喜你,即將體會到展覽主題中的一大元素——“痛苦”。
鞋履編年史
走進展廳后乍一看,或許會以為主辦方把英國百貨商場哈羅德的鞋柜搬到這里。高高低低的立方體上擺了200多雙鞋子,其中不乏Christian Dior、Manolo Blahnik、Salvatore Ferragamo、Jimmy Choo、Prada等極具辨識度的鞋子,但V&A想從源頭來說它的故事。
從埃及鑲有金葉裝飾的涼鞋,印度新娘出嫁時的夾腳花盆鞋,中國織錦鞋面的小鞋,到歐洲19世紀的尖頭窄鞋,不同地域文化催生出獨一無二的鞋子。由于當時機器尚未誕生,或還沒有推廣開來,制鞋仍屬于一項耗時的精細手工活兒,因此鞋子也變成穿著者表達自我地位與品味的一種方式。
這些遠古鞋履現(xiàn)在看來仍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原因在于其中的某些元素在此后的鞋履史中反復出現(xiàn)。例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位時掀起了紅底高跟鞋熱潮,引得一眾王公貴族爭相效仿,時隔300多年后,它的紅底出現(xiàn)在Christian Louboutin的高跟鞋上。
“XXX曾經(jīng)穿過”
“XXX曾經(jīng)穿過”和“這是全球限量版”可以說是最蠱惑人心的營銷話語。
本次展出的鞋履就包括維多利亞女王、瑪麗蓮·夢露、美劇《欲望都市》女主角莎拉·杰西卡·帕克(Sarah Jessica Parker)、Lady Gaga等名人穿過的鞋履。
2014年盈利增幅達到7.2%的Jimmy Choo是鞋履展覽的贊助之一,品牌特意展示了一雙Abel鞋款并在注釋中寫道“得益于韓劇熱,女主角腳蹬的這雙鞋帶動了Jimmy Choo在亞洲地區(qū)的銷售,提升關注度”。
展覽還不忘揶揄一把,在說到20世紀50年代風行全球的高臺鞋時,展出了1993年超模Naomi Campbell 在巴黎為龐卡教母Vivienne Westwood走秀時所穿的一雙十公分紫色蛇皮厚底“恨天高”。當時尚屬小模的Naomi在型臺上摔倒,不料一跌成名,變成如今的火爆黑珍珠。
“我并沒有3000雙鞋子,我只有1060雙!
相較于一樓壓抑的黑屋布置,二樓就明亮許多。幾個玻璃柜中展出的是戀鞋癖們的個人收藏與豪言壯語,例如菲律賓前總統(tǒng)夫人伊梅爾達•馬克思(Imelda Marcos)。1986年她因人民起義流亡夏威夷,人們在位于她所居住的馬尼拉宮殿地下室里發(fā)現(xiàn)海量鞋子。她對此的反駁則是:“我并沒有(傳聞中說的)3000雙鞋子,我只有1060雙!
站久的參觀者在這一層的空間中可以坐下來觀看5位鞋履設計師的采訪,他們分別是:Manolo Blahnik、Jimmy Choo的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Sandra Choi、Caroline Groves、Marc Hare和Christian Louboutin。
在由一大推牛皮紙鞋盒組成的投影墻上,設計師娓娓道來自己對于制鞋的看法。對于Christian Louboutin而言,自己的創(chuàng)作靈感可能來自某次旅行,像是去埃及后就會創(chuàng)作出埃及風系列,但并非照搬曾經(jīng)一度流行的風格,而是抓取某些元素融合到新作品之中。堅持純手工制作的Manolo Blahnik則更隨性,“可能做夢做到一半來靈感了,我就起床畫下來,隨后倒頭接著睡”。
談起科技對鞋履設計的影響,這位73歲高齡的設計師說:“電腦?絕不可能,絕不可能,我只用筆!
Jimmy Choo的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Sandra Choi回憶起入行時,制鞋需要手工裁剪、縫制等,“現(xiàn)在都是用激光裁剪”。有時候設計團隊和制作團隊需要互相鼓勵,去嘗試新的東西。
男士們,別走
除了了解女性身穿高跟鞋的疾苦外,男士們同樣會發(fā)現(xiàn)這場展覽頗有看頭。事實上,入駐展廳的第一雙鞋子是大衛(wèi)•貝克漢姆曾經(jīng)穿過的球鞋,V&A特地從曼聯(lián)博物館借來。二樓展廳中有一大面玻璃展柜,左邊是細高跟,右邊是運動鞋,分庭抗禮的味道濃厚。展廳另一邊則有影響演示男士牛津鞋的誕生過程,還配有4種展示皮革供參觀者觸摸感受。(中國鞋網(wǎng)-最權威最專業(yè)的鞋業(yè)資訊中心。合作媒體:)
推薦新聞
【趣聞】原來高跟鞋最開始是為男士發(fā)明的
【-品牌動態(tài)】高跟鞋自16世紀面世以來,一直流行了400年。但高跟鞋并非一下子就在平地上冒起3寸高,它的高度是16世紀時開始,...
[詳細]
熱門鞋業(yè)專區(qū)
品牌要聞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
品牌推薦
熱度排行
【中國鞋網(wǎng)-滾動快訊】鞋履可以說是最忠實的配件之一——哪怕你胖了幾公斤也仍舊可以穿。但對于戀鞋狂,即俗稱的“蜈蚣精”而言,它最大的缺點恐怕就在于每次只能穿一雙。最近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(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,以下簡稱 V&A)正在舉辦一場和鞋子有關的展覽,“鞋履:快樂與痛苦的交織!
與博物館另一頭的Alexander McQueen回顧展相比,鞋履展從排隊等候的人氣而言毫不遜色,現(xiàn)場購票只能買到1小時后的參觀場次,即便進入后也幾乎只能以每分鐘一小步的速度向前挪動。如果你腳蹬高跟鞋入場,那恭喜你,即將體會到展覽主題中的一大元素——“痛苦”。
鞋履編年史
走進展廳后乍一看,或許會以為主辦方把英國百貨商場哈羅德的鞋柜搬到這里。高高低低的立方體上擺了200多雙鞋子,其中不乏Christian Dior、Manolo Blahnik、Salvatore Ferragamo、Jimmy Choo、Prada等極具辨識度的鞋子,但V&A想從源頭來說它的故事。
從埃及鑲有金葉裝飾的涼鞋,印度新娘出嫁時的夾腳花盆鞋,中國織錦鞋面的小鞋,到歐洲19世紀的尖頭窄鞋,不同地域文化催生出獨一無二的鞋子。由于當時機器尚未誕生,或還沒有推廣開來,制鞋仍屬于一項耗時的精細手工活兒,因此鞋子也變成穿著者表達自我地位與品味的一種方式。
這些遠古鞋履現(xiàn)在看來仍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原因在于其中的某些元素在此后的鞋履史中反復出現(xiàn)。例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位時掀起了紅底高跟鞋熱潮,引得一眾王公貴族爭相效仿,時隔300多年后,它的紅底出現(xiàn)在Christian Louboutin的高跟鞋上。
“XXX曾經(jīng)穿過”
“XXX曾經(jīng)穿過”和“這是全球限量版”可以說是最蠱惑人心的營銷話語。
本次展出的鞋履就包括維多利亞女王、瑪麗蓮·夢露、美劇《欲望都市》女主角莎拉·杰西卡·帕克(Sarah Jessica Parker)、Lady Gaga等名人穿過的鞋履。
2014年盈利增幅達到7.2%的Jimmy Choo是鞋履展覽的贊助之一,品牌特意展示了一雙Abel鞋款并在注釋中寫道“得益于韓劇熱,女主角腳蹬的這雙鞋帶動了Jimmy Choo在亞洲地區(qū)的銷售,提升關注度”。
展覽還不忘揶揄一把,在說到20世紀50年代風行全球的高臺鞋時,展出了1993年超模Naomi Campbell 在巴黎為龐卡教母Vivienne Westwood走秀時所穿的一雙十公分紫色蛇皮厚底“恨天高”。當時尚屬小模的Naomi在型臺上摔倒,不料一跌成名,變成如今的火爆黑珍珠。
“我并沒有3000雙鞋子,我只有1060雙!
相較于一樓壓抑的黑屋布置,二樓就明亮許多。幾個玻璃柜中展出的是戀鞋癖們的個人收藏與豪言壯語,例如菲律賓前總統(tǒng)夫人伊梅爾達•馬克思(Imelda Marcos)。1986年她因人民起義流亡夏威夷,人們在位于她所居住的馬尼拉宮殿地下室里發(fā)現(xiàn)海量鞋子。她對此的反駁則是:“我并沒有(傳聞中說的)3000雙鞋子,我只有1060雙!
站久的參觀者在這一層的空間中可以坐下來觀看5位鞋履設計師的采訪,他們分別是:Manolo Blahnik、Jimmy Choo的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Sandra Choi、Caroline Groves、Marc Hare和Christian Louboutin。
在由一大推牛皮紙鞋盒組成的投影墻上,設計師娓娓道來自己對于制鞋的看法。對于Christian Louboutin而言,自己的創(chuàng)作靈感可能來自某次旅行,像是去埃及后就會創(chuàng)作出埃及風系列,但并非照搬曾經(jīng)一度流行的風格,而是抓取某些元素融合到新作品之中。堅持純手工制作的Manolo Blahnik則更隨性,“可能做夢做到一半來靈感了,我就起床畫下來,隨后倒頭接著睡”。
談起科技對鞋履設計的影響,這位73歲高齡的設計師說:“電腦?絕不可能,絕不可能,我只用筆!
Jimmy Choo的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Sandra Choi回憶起入行時,制鞋需要手工裁剪、縫制等,“現(xiàn)在都是用激光裁剪”。有時候設計團隊和制作團隊需要互相鼓勵,去嘗試新的東西。
男士們,別走
除了了解女性身穿高跟鞋的疾苦外,男士們同樣會發(fā)現(xiàn)這場展覽頗有看頭。事實上,入駐展廳的第一雙鞋子是大衛(wèi)•貝克漢姆曾經(jīng)穿過的球鞋,V&A特地從曼聯(lián)博物館借來。二樓展廳中有一大面玻璃展柜,左邊是細高跟,右邊是運動鞋,分庭抗禮的味道濃厚。展廳另一邊則有影響演示男士牛津鞋的誕生過程,還配有4種展示皮革供參觀者觸摸感受。(中國鞋網(wǎng)-最權威最專業(yè)的鞋業(yè)資訊中心。合作媒體:)

【-品牌動態(tài)】高跟鞋自16世紀面世以來,一直流行了400年。但高跟鞋并非一下子就在平地上冒起3寸高,它的高度是16世紀時開始,...
[詳細]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