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貿企業(yè)遭遇寒冬 鞋企廠家不敢接單
【中國鞋網-國內動態(tài)】“已經不生產了,你再找找別家吧”、“廠子已經關門了,不好意思”……這樣的答復讓李平的心一點點地向下沉。
李平在新疆邊疆賓館從事外貿生意已有十余年,10月25日,記者見到他時,他正忙著注冊新公司。李平告訴記者,這樣的答復是他前一段時間帶著客戶去溫州采購鞋子時得到的。“內地很多生產廠家都倒閉了,外貿生意現在很難做,我注冊新公司就是想做其它生意,暫時不做外貿了”。
李平的遭遇并非個例,通過他的講述,我們或可窺見如今外貿市場的真實面貌。
在溫州沒訂到一雙鞋
“我沒有訂到一雙鞋,跑遍了原來供貨的生產廠家,全都關閉了。毫不夸張地說,現在溫州中小鞋廠多數都關停,只有一些大廠還在繼續(xù)生產。”李平說,他原來在溫州的幾家供貨企業(yè)沒能挺過此次國際金融危機,在四處碰壁之后,他只有轉移到成都和重慶去尋找新的供貨廠家。
李平說,他此次是帶著哈薩克斯坦客戶的四千雙鞋訂單赴溫州訂貨的〈到廠家大門緊閉,覺得很傷感∩以說,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內地鞋廠的沖擊較大,原來替新疆外貿商戶生產鞋子的廠家多數是加工貿易型企業(yè),依靠的就是外來訂單。金融危機以來,這些廠家因不能維持生產而關閉。
在行業(yè)內,流行著“廣州鞋領導潮流,溫州鞋主導市場”的說法,如今這種格局似乎正在被打破。產業(yè)轉移、成本壓力正困擾著溫州。有調查數據顯示,溫州制鞋企業(yè)數量大萎縮,已從2002年的五千多家縮減到今天的兩千多家。
“現在廠家根本就不敢接貨,比如外商要訂一萬雙鞋子,每雙鞋的價格是80元,可等到貨物生產出來后,美元下跌了,廠家又賠進去了。”李平說,美元的不斷貶值對國際貿易沖擊巨大,因為匯率的跌幅有時超過了廠家的利潤部分,所以很多廠家不愿接訂單。
經過了解后,他發(fā)現,廠家倒閉的另一個原因是招不到工人。李平說,每個工廠都貼著招工的告示,還承諾薪資、工齡工資、加班工資等,不過,吸引不了多少人。“廠家說,現在工人的工資已經很高了,甚至是翻倍,已經超出承受范圍。但是沒有工人就不能保證生產線開工,有些廠家保留幾條生產線繼續(xù)生產,有些直接關閉”。而這只是廠家倒閉的部分原因,國外購買力減弱也在影響著市場。
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,國外客戶手頭也沒有大量資金,比如在選擇產品時,中亞客戶普遍會選擇價格便宜質量又好的商品。
“按照正常核算,原來80元一雙的鞋子,現在應漲到100元,可是國外客戶給不了這個價,還是堅持80元。相反,國內產品的生產成本、人工成本又在大幅上漲,國內、國外兩方擠壓的中心點全部集中到生產廠家,他們既不能大幅提高產品價格,又不能壓低工人的工資,如何選擇,他們也很矛盾。”李平說。(中國鞋網-最權威最專業(yè)的鞋業(yè)資訊中心)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