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些富豪的頭銜是騙來的?
曾經(jīng)登上“2004胡潤百富榜”和“《福布斯》大陸富豪榜”的河南首富孫樹華,因提供虛假資料,騙取銀行貸款13.6億元,涉嫌經(jīng)濟犯罪,已被公安部門立案偵查。
近些年來,國內(nèi)一些企業(yè)家陸續(xù)登上各種名目的富豪榜,有的上榜富豪還“沖出亞洲,走向世界”,顯示了不俗的實力,這些富豪讓許多老百姓佩服和羨慕。應(yīng)當承認,多數(shù)富豪是靠自己多年的經(jīng)營和打拼,通過開辦實業(yè)積累資產(chǎn),逐步成為富豪的,這是值得肯定的。即使通過資本和期貨市場投機達到快速致富,如果不觸犯法律,也是無可厚非的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也確實存在部分不法分子通過各種詐騙手段,獲得了“富豪”的頭銜,河南首富孫樹華、浙江暴富女吳英均屬此類。
孫樹華和吳英的先后落網(wǎng)使我們看到,通過詐騙暴富,一般有兩種渠道。一是詐騙銀行貸款。孫樹華就是利用其擔任法人代表的公司提供虛假財務(wù)報表、土地證明等資料,從多家銀行取得貸款13.6億元。有些所謂“大款”在社會上花天酒地、一擲千金,當有人恭維他時,他卻毫不隱諱地說:“我哪來那么多錢,我花的錢都是銀行的”。由此可見,趙本山和范偉表演的小品《劉百萬》很有生活,靠銀行貸款過著奢侈生活的“富豪”大有人在。二是詐騙公眾存款。吳英就是以高利率向社會公眾借款,每元錢的最高月息超過1角,在短時間內(nèi)聚集了巨額資金。有的人利用老百姓快速致富的心理,以高回報率為誘餌,從老百姓那里大肆斂財,由于這種非法經(jīng)濟活動往往打著一個冠冕堂皇的旗號,帶有一定的欺騙性,所以不容易被識別,能夠產(chǎn)生“滾雪球”效應(yīng),迅速達到暴富的目的。
通過不法手段暴富,一般都有“三部曲”。首先是斂財,讓公款或老百姓的錢源源不斷的流進自己的腰包;其次是洗錢,通過自己開辦的企業(yè)把非法手段獲得的資金名正言順地據(jù)為己有;再次是“包裝”,給自己套上“光環(huán)”,加上“保險”,使人對其富豪地位深信不疑。孫樹華在犯案前就有河南省十屆人大代表的身份,吳英曾在3個月內(nèi)向社會慈善捐款630萬元,這些無疑都是用來迷惑人的。
細想起來,孫樹華也好,吳英也罷,詐騙手段并不高明,但為什么能夠得逞?無非是因為銀行貸款管理失控,甚至出現(xiàn)內(nèi)外勾結(jié)作案;有關(guān)政府部門對金融市場監(jiān)管失職,對經(jīng)濟犯罪打擊不力。這些都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,制造了一些冒牌富豪。
筆者認為,對那些“神秘”富豪,要查一查他們的錢是否“干凈”,把那些靠詐騙起家的“富豪”拉下馬來。
- 上一篇:霍震霆個人簡歷及創(chuàng)業(yè)史
- 下一篇:“神秘鞋王”再當首富
- 奧康舒適無定式,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
- 城市守護計劃:奧康,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
- 奧康步步為盈,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
- 奧康國際:堅守匠心追求“匠新” 3.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
-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
-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,看看你和誰撞款了?